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九十章 京城连环案件(4/6)

作者:西方蜘蛛

肃顺在那叹息一会,把话重新带到了案子之上:“端华,德寿这个人是去过反贼那里的,真一要走出了什么问题,只怕你脑袋上的这顶帽子可也不保 。

“这人虽然去过反贼那里,但终究还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怎么着也都不会帮着反贼,我看不会有太大问题端华在那沉吟一会,摇了下头:

“况且此人多次在我面前流露悔改之心,再者说了,当初胡林翼水军覆灭,可也不能全怪了德寿,何况湘军现在也都反了,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德寿这么一闹等于是帮咱们除掉了湘军水上力量!”

“两江反了,两湖反了,金陵又还在发匪手里,咱们大清的江山已经四分五裂了啊!”肃顺满脸苦涩,拢着双手看着阴沉沉的天色:

“咱们大清入关这才多少年,就已经闹到了这个地步。八旗,八旗。咱们坏就坏在那些八旗子弟身上!整天拎着鸟笼,不务正业,成天除了斗鸟,就是去学唱戏,一点也都不顾自己身份,大清要是指望这一些人,我看亡国之祸就在眼前。

我非得找到机会给皇上上一本。彻底废除咱们目前制度,把那些只知道用朝廷银子的废物全部都给赶出去 。

端华又摇了下有,这个肃顺大人,简直比汉人痛恨满人还要更加痛恨那些八旗子弟,为此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肃顺得到皇上信任,负责朝政之后,得罪了国中绝大多数的既得利益集团。他整顿户部贪污腐败,杀了一批大贪,关了一批小贪;他关心夷务,强烈要求将欺上瞒下、丧权辱国的者英斩首;他鉴于满汉分治制度的弊端,建议削减国家对旗人的福利;他打破清代二百年来不信任汉人的陈规,鼓励咸丰放手任用湘军将领

这些看起来是整顿了大清朝廷,但是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

听着端华劝说自己几句,肃顺苦笑着说道:“我将来在史书上要么就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臣,可是,一般所谓忠臣、奸臣,往往是跟据其对手为谁、结局如何所作的的仓促结论,绝非盖棺定论,孔圣人的学生子贡就说过:都说商纣王不是个东西,坏到疮头服足;我看,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下流者,即下风也,被打倒也。否则,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个时候的肃顺,充满了对自己大清王朝的担忧。

到处战乱四起,百姓对这个朝廷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而自己的皇上。却还依然去相信一个女人的话。这样的朝廷再这么下去,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自己累了,真的已经累了,可是再累也得撑下去,谁让自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肃顺一直认为自己是块做官的料,自己虽然年轻时读书不多,但自己的记忆力很强,只要和人见过一面。终身都记得别人的形体相貌;办理一件事情后,过上几年都还记得里面的内容词句。

有人曾这么总结自己的能力。说自己“才浅而远见、学疏而有识。”博闻强记,行事果断。

但是,这个官也给自己带来了太多太多的烦恼。那么多的人不能理解自己,那么多的人敌视自己。

甚至还有人编造出故事,说自己根本就是一斤,野种而已,每每听到这些故事,肃顺也只有苦笑着一带而过。

这次的京城连环案件,肃顺似乎隐隐噢到了什么不对的气味,事情发生的太过古怪、突然了。

肃顺曾经想了很久,可是,始终都不能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发生这样可怕根本没有任何解释的事情,似乎这其中正在那里隐隐预示着什么

那个茶馆掌柜的可也吓得傻了,一个堂堂的贝勒爷,居然死在了自己茶馆里,这要是追查起来自己可决然脱不了干系

德寿问了好久,这才问出个原委来。

原来刚才喜福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