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二十章 全力配合(1/3)

作者:为爱好裸奔
洪承畴上位了,他不但没有在围剿吕世的几次失败的会战里,得到年轻的崇祯的责难,反倒因为其在千军齐黯的时候,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芒,而被崇祯重用。

随着大力推行以抚为主的杨鹤的失败下狱,而一向主张以剿为主的洪承畴便得到了崇祯的青睐,这主要因为一向心求上进的崇祯,急于求成,却没有多少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的能力,治国策略就显得不得章法而多变,因此在大家一致倡导安抚为主的时候,他便主张招抚,但是在招抚失败之后,杨鹤被清流东林很批大批的时候,崇祯自然而然的便转向为以围剿为主。

这时候在整个朝廷,还是清流东林,还是主张围剿为主的洪承畴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主流,这样,虽然在围剿吕世的战役里屡屡失败的洪承畴,他所表现的理智能力就显得正确无比,因此再次被东林推荐,被崇祯所接纳赏识,于是,洪承畴便被崇祯寄予厚望。

于是,崇祯加封洪承畴为新任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新官上任,当然要有所作为,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大明朝廷对吕世已经无可奈何,最少现在是这样,但是,保住山西虽然三边总督因为陕西的失陷,成了名存实亡,但是,剩下的头衔却非常有用,于是,洪承畴再次启用贺人龙,在山西河南等地筹集了三万官军精锐,在收集了几乎三省几乎所有物资的情况下,领兵进入河南,堵住已经成为流寇最后一支力量的李自成,不让流寇再次祸乱残破大明根基。

卢氏县西南60多公里处有个小镇,名叫朱阳关。过去,只有湖北、南阳以北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其他人对此都很陌生。朱阳关是个古镇,历史上属虢地,系豫陕鄂三省之咽喉,因其战略地位突出,唐代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此设关。北魏后,这里也设过县、镇及直隶分州等。朱阳关虽然是个关口,但因地处深山,多数时间这儿山寂人空,只有镇南边的老鹳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着。

但崇祯四年的年初,这里突然热闹起来,无数的大明官军,带着大批的辎重陆陆续续的进入狭小的南阳关,更有一杆大帱悄无声息的矗立在南阳关的残破的关墙之上。那大幬之上,一个斗大的洪字却显示,洪承畴来了。

洪承畴的确来了,他成为大明一品高官之后,为报皇上知遇之恩,没有将他的衙门摆放在条件优厚的洛阳,却直接将自己的行辕设在了面对吕世和李自成的三角对峙的第一线——面对商洛山和吕世潼关的朱阳关。

一个临时在关里搭建起来的棉帐里,几个上好的蜂窝煤炉子被摆在帐篷四角,上好的焦炭散发着隆隆的热量,几个小斯在帐篷里外忙碌,不断的将一应需要源源不断的送进来,以便方便这里的主官主人随时取用。

“再加点炭火。”埋头案牍里,蟒袍辉煌的洪承畴,头都不抬的吩咐手脚轻快的小斯。

那个小斯立刻躬身施礼,但没有出声,在这个时候,谁出声打扰了大人思路,一顿板子那都是小的,砍了脑袋都是可能,现在的这个大人,不是以文官自居,而是以督师身份出现,所行所做都是军法。

蜂窝煤炉子是随军最方便的器物,这东西来之陕西,要一两多银子才能买到,但贵是贵点,但这东西的确为冬天里的官军野外宿营还有行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但便于携带,更主要的是他的实用,正因为这小小的东西,让官兵随时都能喝上原本在行军里显得奢侈的热水,还有救是热饭,这让一项在行军礼,让士气低迷到极点的官军,竟然没有发现逃跑和沮丧。

士卒们烧的还是陕西传出来的蜂窝煤,但那东西虽然方便,但是,毕竟还是有烟有味。但是,上好的焦炭做成的蜂窝煤,却有火力旺盛,没有青烟,没有臭味的好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