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0章 两张试卷,两个故事(1/2)

作者:桩桩
谢胜大概是担心穆澜真看上自己,见穆澜和林一川进宿舍,掉头就走了。林一川巴不得他不回来,关了门拿出一只木盒。

盒子里装着一只五十两的银锭。

“亏得我是通海钱庄的大东家。悄悄开了库房取了,无人知晓。”林一川得意地瞥着穆澜想,总有法子让你甩不开我。

侯庆之存在通海钱庄里的东西是这枚银锭?穆澜拿出银锭仔细看了看。银锭上铸着一行字:世嘉,五十两。

这是户部官银。

侯庆之抹喉跳楼前说有人偷换官银,就是这个?穆澜掂了掂份量,感觉沉手。

林一川对银子绝不陌生,指点穆澜看:“这是灌铅银。比五十两银更重。”

他拿了一把刀出来,使了内力切下一块。银皮里面裹着一坨铅。

“如果户部拨去修河堤的银都是这种灌铅银。银两再使用需重新融铸。那时侯侯知府才发现库银全是灌铅银。银已入库,他若上报,也无证据。只好暗中变卖家财向富户借银补了亏空。那三十万两灌铅银都应该还在淮安府银库里。侯庆之保留一锭有什么用?能当证据吗?”穆澜疑惑地问道。

“三十万两银子造假,幕后之人权势不可小觑。普通人做不到。侯家担心连那三十万两假银都保不住。这锭银子是送进岳家保存的证据。沈郎中金殿撞柱自尽。这锭存在通海钱庄的灌铅银就给了侯庆之。他一时热血上头,以死将事情闹大。自尽前遇到你,把提银的信物就交给了你。”林一川分析完叹道,“话说,朝廷上下除了东厂,我还真想不出谁有这么大的能耐。”

“两种可能啊。一是东厂干的,被人发现了,于是毁河堤揭穿此事。二,不是东厂干的,幕后之人想嫁祸谭诚。没想到侯知府暗中筹银把河堤修好了,所以把河堤毁了,将事情揭破。”穆澜随口一说,不知为何想到了珍珑。

她心里没来由一紧。也许穆胭脂所组的珍珑是所有那些被东厂所害的家族。杜之仙隐居十年,他是否在暗中联络他的门生弟子呢?这些世家门阀虽然被诛族灭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起来的力量绝不会小。如果真是珍珑所为,为了复仇嫁祸东厂毁掉河堤水淹了一县百姓。这是什么样的复仇?毁天灭地都不惜吗?

“先留着吧。侯知府夫妇差不多也该被押解进京了。将来若有需要,我们再交上去。现在我们也没办法查。”林一川将银子放回了木盒。

“好。我走了。”

说完事就走,林一川眼珠转了转:“小穆,其实上次我挨八十大板是假的。我请假那个月跟着丁铃去了趟山西,查到了灵光寺梅于氏的身世。”

眼前又出现了梅于氏房前的那株红梅。穆澜想起陈瀚方,心里叹了口气,再次被他留了下来。她望着林一川英俊的脸有点生气。她是鱼吗?怎么林一川每次都能准确抛出她想要的鱼饵?

见她不走了,林一川心头阵阵窃笑:“小穆,咱俩是挺有缘份的。你看,连今天答题写的故事都一样。”

他终于将山西一行细细说给了穆澜听。心里一块石头搬开了。他不想瞒她。还是那个想法。穆澜不愿对他坦诚,那他就对她坦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林一川相信,水滴石穿,穆澜终会知道自己对她的情意。

“进宫的采女。于红梅。”穆澜记住了这个名字。又和宫里扯上了关系。

“奇怪的是。锦衣卫在宫里没查到这个人。掖庭档案中就没有运城采女于红梅这个人。”林一川摆了摆手,“线索就此断了。”

“你们在山西查到,于红梅是二十八年前以采女身份进宫。时间太久远了。”穆澜又想起无涯身边的素公公。历经三朝元老,他或许记得这个神秘的于红梅,记得十年前先帝驾崩那晚发生的事情。

怀里绣着丹桂的荷包又隐隐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