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4章 独腿将军之大连港海战(2)(1/3)

作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几乎全部投入进去,中国附近海域压力骤减,国民政府也将剩余舰艇重新组合,重组了几支海军舰队,其中就有曾经有着辉煌战绩的第四舰队,陈策也被任命为第四舰队司令。

收到日本海军北方舰队主力即将到来的消息后,陈策的第四舰队只有“中山”和“卫国”两艘巡洋舰、以及一些护卫舰和鱼雷舰,自知实力不如对方,陈策决定使用广州海战中使用过的“核桃壳”阵和三招杀手锏应对。

首先,他将近二百艘被征用的商船、渔船以及拆去舰炮的旧军舰,满载巨石沉下江底,仅留下一条自己才知道的狭窄航道。水面加布多道水雷防线,仅大连港水道就布雷2ooo余枚。

其次,加紧修台护壕,布设火炮。陈策从附近采购一批水泥和钢板,加强防护炮台工事。

大连港被陈策布防为三线:最外端的港湾炮台为第一线,港浦炮台为第二线,港兴、港隆炮台为第三线。

按正常布防,应该是大炮在后,炮在前,陈策自知力量不足,想出一个外硬内空的“核桃壳”奇阵:把炮台重火器,即鬼子被击退后留下的岸防大炮统统部署在前沿,而后面的炮台只装备轻型火炮,用于打击绕到港湾和港浦背后的敌舰。

鬼子留下的岸防大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虽然在战斗中有些损坏,但经过维修后,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火力。备足弹药兼训练好炮手,依托险峻地形,成为陈策退敌的强大武器。

陈策还紧急从进入大连的部队中征调了一批高射炮配备了三个连,置于要塞各防空要以加强防空火力。

1944年4月11日下午16:oo,几架日军飞机飞过来,陈策立即意识到情报有误,日军出动的北方舰队里还隐藏着航空母舰。日军飞机低飞侦察大连港,陈策命令部队用高射炮射击,日机退去,随后轰炸机飞临轰炸,大连港海战拉开序幕。

外巡船传来消息,证实了陈策的猜测,日军北方舰队中果然有一艘航空母舰“鬼丸号”,陈策并没有胆怯,而是利用三线防御的岸炮和舰炮配合,加上士兵对水道熟悉,只要日舰靠近炮台,便随时发炮射击。“中山”和“卫国”两舰巡洋舰虽然比不上日军的战舰,但在自己熟悉的海域行驶,依托密布的岛礁和曲折航道活动,机动灵活,日军始终难识其踪而顾虑重重。

日军屡次使用飞机侦察,主阵地炮台均有高炮掩护,不敢低飞,效果不好。4月12日,因为立功心切,一架日机硬闯守军高射炮密集区,当即中弹坠毁。

庞大的日军舰队陈兵大连港外海,和第四舰队对垒五天,始终再难逾越半步。指挥此次战斗的日军北海舰队参谋长中泽佑海军少将,命令“那智号”重巡洋舰和“风号”、“雨号”驱逐舰绕道旅顺,试图从那里打开缺口,却被旅顺的国民党军队依据要塞和密集炮火击退,“雨号”驱逐舰甚至被炸得伤痕累累,失去战斗能力。

见到旅顺港坚固难攻,中泽佑命令部队转而寻找其他突破口,频频攻击周围岛屿和军事要,却始终无法撕开缺口。

4月17日下午,“中山”和“卫国”两艘巡洋舰因与指挥部联络不畅误对空开火。中泽佑收到这个重要情报后,根据高射炮的炸,推断出第四舰队两艘主力舰的锚地,当晚就派出风号、雷号、电号三艘驱逐舰乘夜潜伏在大连港北部钻石湾附近。

18日拂晓,“中山”号和“卫国”号例行巡逻,“中山”号领先,“卫国”号跟后,从大连港出发向北部的龙头山炮台航进,至钻石湾附近,前方的“中山”号瞭望兵发现3艘敌舰黑影,急以信号报告指挥部及“卫国”号。

日舰显然有备而来,“中山”和“卫国”两艘巡洋舰还没有摆开战斗队形,日军的炮弹已经劈面而至。

“中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