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5章 一沙一世界(2)(1/2)

作者:小春
他挑眉向我看来,我微笑着边品茶边说:“《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佛能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中现大千世界。’《涅槃经》上说:‘佛菩萨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于芥子,其中众生亦无迫窄及往来想,如本无异。’须弥是极大,芥子是极小。《华严经》里也说到:‘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佛陀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世界无穷,宇宙无穷。”

他呆住了,思索片刻才点头:“果真是的。整个宇宙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大小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所以极大的宇宙与极小的粒子并无不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想了想又说:“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不是有首很出名的诗么,被徐志摩翻译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很多人以为佛陀是在说大话,动不动就说这是不可思议、不可说。其实是因为那时的人对世界了解得太少。2500年前的佛陀就能参透宏观与微观世界,说出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的知识,你说,佛法是否精妙?”

“现代科技虽然发达,可我们还远没有接近宇宙万物的真相。知道得越多,越觉出自己的无知。”他感慨一声,将茶一口喝下,冲我挑了挑眉:“再听下去,我也要开始对佛法感兴趣了。”

“这就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用你能接受的讲科学的方式,让你体会到佛法的玄妙。佛法中有四摄法,就是引导大家来学佛的四种方法,这是其中一种。‘摄’就是获取对方信任,使之听法入道。”

我感喟地浅笑。正是因为爱上罗什,所以我才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与我而言,何尝不是同个道理?

“好吧,我承认我被你说服了。”他想了想,又皱起了浓眉,“可是,学佛不会让人变得悲观么?四大皆空,什么都是空的,那还奋斗个什么劲儿啊。所以你父母见你天天看佛经,都怕你想不开了。”

我摇头:“这都是世人的误解。‘空’不等于‘无’。佛法里的空,指的是一切无常,都在变化之中。世间一切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别说渺小的人类,连宇宙都逃不脱生老病死。所以,‘无常’无处不在,不必执着。但‘空’不是什么都没了,什么都不要珍惜了。好比我,我最珍惜的就是与父母,与儿子,与你们的缘分。但我不会因此种下执念,甚至产生贪嗔痴的恶念。你不必担心,我比大多数人都活得积极呢。”

他若有所悟:“那你的精神状态会发生改变么?”

“当然会!现代人都知道,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你想,那么小的原子分裂开,就能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原子弹就是这么造出来的。佛法理论也是这么认为:无论是谁,只要能打破‘我执’,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我想了想,又笑道,“只不过物理上的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精神上的力量更难测而已。”

他点了点头,戏谑地看向我:“你这算是开悟了么?那以后不得了啊,会不会有三头六臂的神通?”

“你以为开悟就是成仙啊?”我觉得好笑,为他续上茶水,“就算开悟了,你也还是你,还得吃喝拉撒,你的肉体还是会有生有灭,不可能变成神仙。只是你看到了真正的内在的自己,你所经历的一切,不论欢乐还是悲伤,不论坎坷还是失败,都是悟见本性的过程。”

“照你这么说,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其实一样有喜怒哀乐。遭受痛苦时一样会痛苦,遇见快乐时一样快乐。那两者有什么区别?”

我赞许地点头:“问得好!佛陀在《杂阿含经》里就说明了这个区别,他以箭为比喻,两者区别在于——‘不受第二支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