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三章 Are-you-kidding-me?(3/5)

作者:不吃小南瓜
作方是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实验室也能凭此打出名气,有了名气就能吸引更多的研发投资。

实验室有了更多的投资,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从而研发出更多高端的东西。

这是互相促进的。

钱智金对着一群企业的代表,谈起了机器人购物系统的性能,以及内部相关的‘黑科技’,也宣传了下个月十号的测试。

测试,很重要。

机器人完成了相关指标的测试,展现出令人惊讶地技术,就不愁吸引不到资本。

现在的学术会议就只是趁机打个广告而已,机器人的成功测试才是最有价值的。

测试被定在了下个月的十号,时间是根据研发进度安排的。

实际上,许超带着机器人去首都的时候,购物系统已经有了雏形,甚至都可以说,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测试,只是还不够完善。

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那边,对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绝对是相当震惊的,机器人的性能比预想的要好太多。

钱智金就和赵奕商量着,要来个真正的大新闻,让机器人‘一炮走红’。

这就必须对性能进行完善。

赵奕自是无不可,技术的所有权全都是他的,就算实验室方面有合作,谈商业技术转让的时候,最多就当个‘中介机构’,做的更好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钱智金也有自己的考虑。

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和赵奕进行机器人购物系统项目上的合作,肯定是不会赔钱的,所有权说是都在赵奕身上,但商业的技术转让谈判,肯定是要实验室出面,他们的牌子比较硬,也能让外在的企业客户放心,就能拿到一定的收益。

这个收益比例是很小,但因为技术转让牵扯的金额很大,划下一点点也能把技术、硬件以及人员投入赚回来。

另外,名气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高校都有省级的智能相关的计算机实验室,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在其中并不算突出,因为处在燕华大学,也会让外面的人觉得,肯定比不上首都大学、水木大学同类型的实验室。

如果能一炮而红打出名气,以后企业投资研发相关的技术,也许就会想到智能与自动化实验室。

现在的机器人购物系统还不算完善。

比如,购物识别的问题。

像是第一次做测试的时候,遇到的‘一盒牛奶问题’,机器人无法肯定对象是一盒牛奶,只能把所有商品扫一遍,判断出‘最有可能是一盒牛奶’的物品,中途还要纪录物品的位置,导致路线、计算量都变得复杂。

这就需要做到上进行调整,比如初期拿到‘有很大几率是目标’的物品,并纪录拿取的位置,再找到更大几率是目标的物品,也同样会选择拿取,等一切物品都成功拿取,最后再一次性把该放回去的物品放回原位。

这就是更加人性化的做法。

虽然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因为牵扯到多线程、多任务目标运作,程序设计以后,还是会出现很多的漏洞,就需要慢慢去完善。

&em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