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一波三折(1/3)

作者:笔下琳琅
“什么,她今晚唱什么歌你都知道啦,这个杂技难度蛮高的,你若能圆满完成演出,那就了不起喽。我知道唐人载竿之艺极高,有爬竿顶竿,车上竿戏、和掌中竿戏等不同内容。《独异记》中记载着一位三原女艺人能头顶长竿载十八人而来回走动。正是有此种神技,唐代达官贵人的出行仪仗中往往以载竿杂技表演为前导。最典型证明是唐代敦煌莫高窟中壁画《宋国夫人出行图》中就是以载竿为前导的。出行仪仗中杂技乐舞表演,既有显示豪奢气派之意,亦有与民同乐之好,故唐人张祜《千秋乐》诗云:‘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是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不知你会不会载竿之艺?”

小燕子嘴巴一撅道:“我不可能样样都学会呀?载竿之艺会一点点,但不是很精专。唐代杂技将多种技巧糅合在一起,充分展示杂技超凡入圣,人所难能的特点。除了前边提到的融歌舞走索与顶竿之技于一炉的石火胡的竿上《破阵乐》,马术也把冲狭的高超技艺熔和进来。唐赵麟的《因话录》记有‘透剑门伎’一项,说用锋利的刀剑编扎成狭门过道,表演者乘小马从刀丛剑林之间穿驰而过。如果技艺不精,坐骑驾驭不灵,触及刀剑,人马立毙。这个‘透剑门伎’,实际上就是汉代‘冲狭’的发展,它与马术结合起来,就成了一项在冷兵器时代,超卓而有用的技艺了。”

宇文思听得津津有味,连忙接茬道:“看来你知道杂技之事蛮多的,幸好我对杂技也喜欢,略知一二。唐代杂技,宫廷与民间共同发展,民间既有街头小艺,亦有戏场献艺,观者达数千人。有的在广场表演,有的则在寺院附近的戏场乐棚。在我们国都长安,大的戏场多在慈恩寺旁,小的戏场多在青龙寺旁。长安有名的杂技艺人解如海,剑·丹·丸·豆、击球诸艺皆精,他与两个妻子和几个儿女的家庭班子,每次演出都有千人在观看。”

小燕子赶忙说:“是的,你说得没错。还有,中幡本是唐代贵族、皇室出行的仪仗,当时还不是杂技表演的项目,崇尚武技的唐代,一些仪仗兵在锻炼臂力中耍弄中幡,后来民间迎佛走会中,也把中幡做开路仪仗,杂技艺人进一步提高中幡的技艺,美化幡帽的装饰,就成了一项极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杂技艺术,至今在舞台上表演着。”

宇文思嗯了一声说:“另外,唐代的马戏与幻术均极发达,除各样马上技艺外,还有驯马为马舞的表演,唐玄宗有舞马五百骑。唐代幻术戏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唐蒋防《幻戏志》载:‘乃于席上以瓦器盛土种瓜,须臾引蔓生花,结实取食,众宾皆称香美异于常瓜’。这位马先生还会纯手法的杂技戏法:‘又于遍身及袜上摸钱,所出钱不知多少,投井中,呼之一一飞出。’不知你是否听说过此事?”

小燕子唉声叹气道:“我学杂技之人,焉能没听过。我今天遇到高手啦,你咋晓得那么多杂技艺术啊?到时我演得不好,请不要砸我场子,令我下不了台,我还要在此混饭吃的哩。”

宇文思乐呵呵道:“怎么会呢?你会那么多杂技艺术,我对你钦佩至极啦。期盼着晚上早点到来,好尽快一饱眼福哟。”

小燕子见宇文思心神不宁的,低声问:“你找冷月寒星有啥事呀?可以由我转告吗?要么你去河边树林里瞧瞧,人家都说她去那边练嗓子的。”

“噢,不急。请问你确实没有真名字吗?那你姓什么的?除了会杂技艺术,还会什么吗?瞧你不是等闲之辈哎,应该会好多技艺吧!高难度的杂技艺术你都会,想必武功轻功什么的,也能来两下子吗?”

小燕子眉头一皱道:“我又不是神仙,仅仅是个丫鬟出身的女子,焉能学那么多啊?你是否怀疑我什么啦?我由于从小跟邻居学杂技,身轻如燕,爹就叫我小燕子了,后来喊习惯了,就没有给我起名字喽。不信,你可以去问蓝玉佩啊?我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