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3章 授衔(2/3)

作者:小黑醉酒
员和骁武军的士兵一个个身强体壮,身体素质冠绝大明军队。

趁着宣德帝在讲武堂参观的时机,李云天率领着众位教官给一期和二期的员授衔,并将刀柄上刻有编号的银柄银鞘的秀春刀发给他们。

按照规定,授衔仪式结束后这些员们将各奔东西,前往骁武军在各地的军队中任职,故而李云天晚上召集讲武堂的教官和院喝了一顿散伙酒。

由于众人在一起好几年时间,相互间已经建立了真挚的情感,有些还是战场上生死与共的兄弟,现在猛然间就要分别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相见,故而不少人伤感之下喝得酩酊大醉,现场哭声一片,使得李云天的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红。

俗话说的好,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李云天知道众人心中难受,不过哭出来就好了,想当年他也是这么从校里面过来的。

六月中旬,讲武堂第三批员陆续从全国各地赶来,讲武堂的第三次武举考试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举行,算上皇族勋贵子弟,一共招收了一千五百名员,与第二次的招收规模相同。

不过,参加第三次武举考试的地方考生人数却是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倍,这意味着录取的比例降为了第二次武举考试的五分之一,竞争更加激烈。

原因无他,第三次武举考试举行时李云天已经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总掌交趾和广西的军政大权,再加上交趾不少地方官都是武举出身,故而吸引了众多举无望的子转而考武举,以期能从武举中谋个功名,再不济也能成为李云天的门生。

由于参考武举的人数忽然大增,因此已经引发了内阁和六部的关注,六部中的吏部管举而军阁管武官。

双方本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可是由于大明的屯兵制和军职世袭制,这就使得大明的武举成为了鸡肋,因为武举出身的武官很难获得晋升,原因很简单,军中的武职都是世袭的,哪里还有位子给他们坐?

不过,李云天的新式武举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如果单单一个讲武堂的话新式武举并没有什么作为,可是谁能想到李云天麾下的骁武军会异军突起,通过交趾的战事迅速发展壮大,这就提供了许多军中的武职。

按照大明军职世袭制,骁武军的武职应该由那些立了功的将士世袭,可骁武军的情况却比较特殊,当年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时向军阁提出,为了激励士兵们奋勇杀敌,他希望能骁武军能实行军功晋升制。

对于军工晋升制,李云天说的比较含糊,只是说提升那些在交趾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将士的官职,并没有说让他们世袭官职。

不过,由于大明现行的就是军职世袭制,故而军阁的那些阁员们并没有意识到李云天耍得这个小花招,还以为李云天是想要激发将士们卖命杀敌,故而轻易地就通过了内阁阁员的审核,然后提交了宣德帝,由宣德帝御准。

说句实话,当时除了周征外,大明的勋贵无人觉得李云天率领着区区三千人就能击败人多势众、士气正旺的交趾叛军,认为他必定铩羽而归。

可事实出乎了众人的意料,李云天不仅平定了交趾的叛乱,而且还壮大了骁武军,光明正大地晋升那些立了功的将士的武职,至于世袭武职一事则矢口未提。

由于宣德帝已经御准了由军阁提交的在骁武军中实行军功晋升制的奏章,再加上那些勋贵的子弟都在骁武军中,很多也都在交趾战事上立了大功,故而那些勋贵也就没人再提这件事情,免得去触头正盛的李云天霉头,因此使得骁武军的军功晋升制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况且,讲武堂是宣德帝下诏建立的,宣德帝自然希望讲武堂能光光地办下去,而如果不能解决讲武堂员的出路,那么讲武堂注定要落败,很显然这不是宣德帝希望看见的事情。

尤为重要的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