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4章 偷梁换柱(2/3)

作者:小黑醉酒
抬头望着它的背影,神情复杂地低语道。

马车里的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永乐帝的次子――汉王朱高煦,按理说他现在应该在藩地,山东的乐安州,如果没有永乐帝谕旨的话不能离开乐安,否则会以谋逆论处。

朱高煦出现在队伍中一点儿也不意外,摆明了就是冲着金銮殿的龙椅上去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大张旗鼓地调动河北都司的兵力进京。

永安镇已经被军队戒严,整个镇子被围得水泄不通,路两边站满了手握枪的士兵,看热闹的百姓被挡在后面,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搞得镇子里鸡飞狗跳,惶惶不安。

朱高煦的马车在镇上的一个有重兵把守的大户人家的宅院前停了下来,门口处还停着两辆马车,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朱高煦昂首走进了院落中。

院子里站满了军人,监朱高煦来了纷纷躬身行礼,态度甚为恭敬。

大厅里,杨荣神情冷峻地坐在椅子上,一名中年内侍不安地在房间里来回走动着,显得十分惊慌,他就是御马监少监海寿,此次跟着杨荣一起进京传诏。

杨荣身旁的桌子上有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黄色的锦布,锦布下面就是永乐帝的遗诏。

“王爷!”见朱高煦进来,海寿连忙迎了上去,躬身行礼。

“海少监毋须多礼,你和杨大人不远千里前来传旨,乃我大明有功之臣。”朱高煦微微一笑,上前扶起了海寿。

“王爷。”杨荣站起身,向朱高煦拱手行了一礼,不动声色地问道,“王爷不在乐安州就藩,怎会出现在这里?”

“本王接到皇上密旨,前来京城候旨。”朱高煦听出了杨荣话里的戒备之意,微笑着说道,“杨大人一路行来,旅途劳累,就请在这里歇息,剩下的事情由本王效劳。

“王爷,下官还有选择吗?”杨荣闻言顿时一声苦笑,望着朱高煦说道,现在里里外外都是朱高煦的人,朱高煦让他留,他岂能走得了?

姑且不论朱高煦手中是否有永乐帝的让他进京候旨的密旨,有一点就完全说不过去,乐安州在京城的南方,从路线上来说的话,朱高煦要是进行进京候旨将直接进京城,可他竟然绕了一大圈来到了位于京城西北的永安镇,其中的动机不得不耐人寻味。

“杨大人劳苦功高,乃我大明的中流砥柱,现在安心歇息,日后定当被皇上重用,区区渊阁大士岂能彰显杨大人的功绩。”

朱高煦笑了起来,他现在的心情很好,无视了杨荣话里隐隐约约透露出的一丝挖苦,走过去端起了放在桌上的托盘,起身离开了大厅,言语中对杨荣进行了安抚,向其许以了高官厚爵。

“杨大人,保重。”既然朱高煦没说让海寿在这里等,那么海寿自然也要跟着,向杨荣一躬身后,连忙跟了出去。

望着两人的背影,杨荣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他岂会在意朱高煦的拉拢,看来最了解朱高煦的还是永乐帝,早就防备着朱高煦矫诏,故而留了一手,让李云天率先回城传诏。

“希望他能来得及!”随后,杨荣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汉王胜券在握,而太子又岂是等闲之辈,岂会坐以待毙?

现在能力挽狂澜,阻止大明掀起一场腥血雨的唯有身上带着遗诏的李云天,只有李云天能比朱高煦提前一步进京,及时把遗诏交到太子的手里,那么才可能避免暴骤雨的到来。

对于杨荣来说,目前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汉王还没有找到李云天,要不然早就进城传诏,何苦要在这里等他和海寿?

面对着眼前的形势,杨荣唯有期望奇迹出现,否则大明危矣!

离开了大厅,朱高煦并没有径直出院子,而是转身去了一旁的厢房,海寿迟疑了一下并没有跟过去,而且上了停在门口的一辆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