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四章 记忆的片段(2/3)

作者:辈水车薪
好,既然日月无争,人也就大可以自在从容。

流连在成都的茶馆酒肆,时光仿佛向后倒退了很久。在那里似有人轻唤:“晚来天欲雪,可饮一杯无?。”哦,是的,是的。然而,心里那个更大的回声,还是留给了我们的诗圣,并相信,此刻他正隔着岁月之篱与我们相对而饮。浣花溪畔,杜甫的约期未满,请问客至,你可是为了他越陌度阡?真的要感谢成都,是你给了诗人春水、蓬门、花径,在他避乱之日,仍然可以有绿蚁旧醅的生活。养文人之地,自当书香剑气、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否则,又怎知文化不会被蛮荒拖曳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城市赋予了文化以格调,有人说成都是文君卖酒。这真的像它,不仅风情更是风雅。酒待开樽句待裁,昔日里坊今日花间,你来了,便是那垆边似月人。

在成都,茶会越喝越清醒,酒也会越喝越通透,与一切兼容的总是一个人的清欢,若惊若喜,也不惊不喜。安静在**中心,却发现原来禅定也可以是因了让人裁悲减思的**。饮茶便为饮茶,喝酒便是喝酒,至于奢念花不要谢、人不要远的**,还是不去沾惹的好。成都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这要仰赖一种文化对于生命自身的关照与解释,它在多大程度上将人从过多的**里解救出来而获得的满足感。

成都的文化像水,温柔而坚韧,能溶解一切,也能滋生一切。

它博雅而联络众生。成都的很多公园都可以称为雅园,是文化最不设门禁的地方。园内大多溪桥竹坞,遍布山石水榭,又常置鹃园兰圃,频遮风帘翠幕。偶尔竹喧,也不过数语流莺,莫不是人还在画中?在此间穿花度柳,以为是去往一个无限幽深的去处,不想眼前竟豁然开朗,桃花坞里惊现一大群坐着喝茶的人。

我去那日,正赶上某公园举办“川派盆景”展,大约有数以千计的盆景被摆放在园内,它们各依地势,或架上或地下,占满了万余平米的空间。细看题材,竟很多都来自中国传统诗画,有枯树老叟、松荫对弈、远浦归帆、连枝共理原来小小盆景,也包涵了宇宙人生的探问,看来成都人对于美这件事还是肯下功夫的。

成都的文化灵动。一种面生而生的文化,一定不会只能做高山流水,在知音寥寥中寂寞生寒。它的自救实为自解,还要烦请万山容许它一溪奔流,一径芳甸、林霭、原野而下,才能将活泼泼的道栽种在众生的心中。

在成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它的文化异常的丰富多元,它们被奇妙地混合在一起,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魅惑的气息。比如川剧变脸,重复而夸张的表演方式,有着对生活精准的概括和写意能力。写意,作为舞台上飘逸的走笔,不同于京剧的唯美,川剧它更怪特,却是和成都旖旎的山川风物更调和。

成都文化的一个侧面,便是它的魔性。偶一寻来,便是“魔高”,与莫高谐音也取义。于是,人真的就可以坐在洞窟里喝茶、看川剧、赏长嘴壶表演,间场则一色的古筝弹奏,皑皑白雪、高山仰止。

你可是这种文化的知音?

沿着岷江岸行走,眼前赫然立着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都江堰。当年镇住洪魔的石牛,如今安在?犹见李冰父子像前,烛泪盈盘。大概人们相信,心安处,魔自不会生。过去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亦不可得,成都活在呼吸之间。乐享当下,才是一个城市幸福的真谛。

**

一帘柔情挚守着万朵菁华,湿润了一地的四叶花;一树白梅旖旎了千年情殇,呼啸了漫天的繁华。雪染白了一片片落叶的萎黄,剥开了一瓣瓣千指捻笔的梅花。念暖的牵挂里,缱绻的雪花飞舞着斑斓,素裹的银装缠绵着天涯,绽放了幽香的绵绵白梅,落满了一倾梦幻的莹白。一墨诗雨,万缕清香。解读一页冬雪,泼洒满纸妖娆。云水禅心中,呼唤良知的苏醒,大爱做人,淡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