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六章 裕郡王世子空降津州(3/9)

作者:沐榕雪潇
要宣称公事公办。这不是刘知府和卢同知想要的结果,可津州内阁大学士府非同一般,而他们必须按官场的潜规则做官,就必须这么做,反正也无伤大雅。

卢同知寻思了一会儿,低声说:“灵源寺下属的一个庄子里种红罂,肯定储有红罂籽。灵源寺又是历经两朝的寺庙,经历过战火纷争,私藏火雷粉倒也不足为奇。听说灵源寺现任方丈与宁远伯府的老伯爷颇有交情,又把杜公子引为忘年知己。这位痴心错付、此生不二的不二禅师是个妙人,只是人在红尘外而已。”

刘知府明白卢同知的话外之音,案宗里要写明火雷粉和红罂籽的来历及出处,灵源寺倒也合适。杜昶和不二禅师是忘年至交,想拿到火雷粉和红婴籽也不是难事,反正杜昶现在也是嫌犯。他忖度半晌,多方衡量考虑,最后点了点头。

卢同知见刘知府点了头,也暗自松了一口气。所谓无巧不成书,破案亦是如此,需要诸多巧合和奇迹把案子屡顺。杜昶自被当成嫌犯控制,一直没喊冤,总拿着学子兼才子的姿态和官府讲道理。没做过官或是没跟官府打过交道的人可能不知道官府只能和百姓讲理,若百姓和官府讲道理就犯忌了,才子也一样。杜昶可以用车拉,就看杜昶能不能把道理讲通,且用这些道理保住自己了。

一个衙役匆匆跑来,低声说:“禀大人,裕郡王派人来传话。”

“在哪里?”

“回大人,他们等在篱园大门口。”

裕郡王萧允是谨亲王原配所出的嫡长子,是江阳县主和小王爷萧冲同父异母的兄长。萧允虽说只是郡王,可得皇上信赖,在朝堂上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八年前,萧允刚被封为郡王,就查了一宗大案,保下了即将家破有亡的刘知府。从此,刘知府奉裕郡王为主子,死心蹋地效力,很快就成了裕郡王的亲信。

篱园出事之后,大长公主只说让刘知府接下这个案子,却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审、怎么判。事出之后,刘知府就给裕郡王送去了消息,接连这几天,他往京城送信就没间断,可裕郡王却没有一字半句的回复。刘知府第一次只审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下人,第二次却延迟到两天之后再审,就是在等上面的指示。今天,篱园的案子基本上审清了,裕郡王的指示也到了,好在他还判决,还有回旋的余地。

刘知府沉思片刻,对卢同知说:“子昂(卢同知字子昂),你同我一起去。”

“多谢大人信赖。”

两人一前一后向篱园大门走去,衙役和师爷跟在他们后面,与他们保持了三丈的距离。到了大门口,刘知府在淡淡的夜色中看清来人,赶紧上前施礼。

“下官见过大人,一点小事,怎么还劳大人跑一趟?”

来传话的人是裕郡王府的长史官,也姓刘,四十岁上下的年纪,对刘知府很客气,“刘大人审案辛苦,无须多礼,本官来传话只是顺路而已。”

“辛苦大人了,下官正等裕郡王的指示呢。”

“王爷没有什么指示,只是让本官告诉大人凡事留一线。篱园之事已在京城权贵名门之间流传,说什么的都有,但还不是人尽皆知。王爷希望大人尽快将案子审清上报,别弄得京城众说纷纭,影响沈阁老的身后之名。五皇子过几天会来津州视察圣上驾临的防卫工事,是皇上派来的,他肯定也要去外祖家看一看。”

“多谢大人提点。”刘知府又一次躬身给刘长史行礼,又说:“下官审问已结束,凡请大人稍等一会儿,下官陪大人回津州城,略尽地主之谊。”

“刘大人不必麻烦。”刘长史指了指一边,又说:“我们要尽快赶到津州城。”

刘知府顺着刘长史指了方向看去,这才看到距离他们六七丈远的地方站着一匹白马,一个白衣少年站在马旁,正仰望天际,似乎在数星星。夜幕降临,刘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